近日,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在重慶舉辦了以“智領 芯視界”為主題的19施耐德電氣電子行業峰會。重慶是中國早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城市之一,并已初步建成較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而施耐德電氣電子峰會選址重慶,也再次彰顯了這座城市的“電子魅力。”當日,易筑電氣記者跟著施耐德電氣能效管理低壓業務市場部副總裁張帆,施耐德電氣能效管理低壓業務行業市場與應用 行業負責人趙天意以及施耐德電氣銷售部電子行業負責人王文韜共同領略了施家電子廠房7*24小時無憂運營及其在智能配電生態圈的新實踐。
能耗大戶的電子廠房,如何實現降耗、提產、增效?
5G、人工智能以及自動駕駛等一系列的發展,給電子制造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來自于設備、人才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整個能源結構的變化。中國能源結構從傳統的應用火電、水電等可控型能源,向越來越多的應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方向轉變。同時,電子廠房自身工藝的不斷提升,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隨著現在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電子廠房內部對自動化控制、產能及透明化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這些都是電子廠房需要面臨的矛盾與挑戰。
張帆指出,解決客戶需求的上升,能源的需求、供給之間的矛盾,以及應用能效提升的要求,數字化是有效手段,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施耐德電氣從兩個角度對此作出了應對:一是強基建體,即依靠非常可靠的電力設備。二是智慧互通,運用智慧化的控制、應用設備,保證系統和管理的智能化。利用在產品的多樣性、方案的靈活性,加之與合作伙伴、業主多年的實踐經驗,施耐德電氣有信心把能耗、產生故障的機率降低,終實現節能增效。
像大會主題“7*24小時”,我們的電子工廠要24小時保證連續的不間斷供電,同時要24小時高質量供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施耐德電氣憑借多年的行業深耕,并基于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所打造的中低壓智能配電解決方案,通過利用不斷迭代的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應用、分析與服務的三層架構,編織了一張讓電氣設備、電力與能效管理系統、數據互聯互通的“社交網絡”,以實現從能源輸入到電力輸出,從廠務系統到工藝制程的統一管理,協同,真正實現、、綠色的新一代電子廠房建設。這樣的數字化應用和方案,也是施家作為標準方案提供給客戶的。